核心文化:精·為
校 訓:厚德博學 篤志拓新
校 風:精進自強 敬業擔當
教 風:德能兼備 潤己澤人
學 風:修身明理 善學精技
山科精神:和衷共濟 艱苦創業 務實奮進 執著創新
發展愿景:建成國內領先、國際知名,智能制造特色鮮明的職業技術大學
發展戰略:特色發展強優勢、內涵發展筑高地、協調發展補短板、創新發展增活力、開放發展育新局
精·為
闡釋:
“精”本義指經過加工、挑選、提煉的東西,提倡做人做事要有“精誠專一”的精神。早期出于《考工記解》,其中有“周人尚文采,古雖有車,至周而愈精,故一器而工聚焉。如陶器亦自古有之,舜防時,已陶漁矣,必至虞時,瓦器愈精好也。”反映的是我國古代的能工巧匠們不斷追求技藝精進的精神品格。
“精”作為核心理念之首,代表著對技藝與品質的極致探索。它不僅僅是對技術精進的追求,更是對職業精神的深度挖掘,強調在每一次實踐中都傾注匠心獨運,于細微之處見真章。這種“精”,是學生對知識的深切渴望,教師對教學的精益求精,更是學校對教育質量的不懈堅持,共同構筑起追求卓越的文化氛圍。
“為”本意指做、干,引申為拼搏、落實、擔當、作為,也有“發明”“制造”“成為”“變成”等含義。如《為學》中的“天下事有難易乎?為之,則難者亦易矣。”;《活板》中的“慶歷中,有布衣畢升,又為活板”;《察今》中的“向之壽民,今為殤子矣”。
“為”則是“精”之理念的行動指南,是知行合一的生動實踐。面對機遇,能夠敏銳把握、果斷行動;面對矛盾,能夠迎難而上;面對危機,能夠挺身而出。面對職業教育大有可為的黃金機遇期,表現為:可為的膽識、作為的擔當、想為的渴望、敢為的勇氣、勤為的堅韌、善為的智慧以及有為的成就。這能夠充分展現山科人的大有作為,主動作為,堅持事爭一流、唯旗是奪。
“精·為”文化根基:根植于學校“經緯”文化的深厚底蘊,它不僅是歷史的積淀,更是未來的啟航點,彰顯著對工匠精神的不懈追求與傳承,立足于時代潮流的浪尖,融合著創新與卓越的雙重基因,為學校發展注入不竭動力,引領著山科人不斷攀登新的高峰。
“精·為”理念融合:作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與職業教育宗旨之精妙融匯,不僅體現了學校特色構建與專業發展的精神內核,更是教育創新與實踐的燈塔,高度契合學校建設智能制造特色鮮明的職業技術大學發展藍圖,是山科精神在新時代的傳承與弘揚。
“精·為”價值體系:體現在精益求精的價值追求上,這種追求深入人心,貫穿于精誠為業的工作作風中,成為每位師生的行為準則,蘊含于精微為治的治校理念內,細微之處見真章,彰顯在精進為學的治學精神里,激勵著師生不斷探索未知,展現在精美為境的建設理念之上,共同繪制出一幅和諧共生、追求卓越的美好校園。
“精·為”行動綱領:展現為銳意進取、腳踏實地的做事風格,它不僅是行動的指南,更是心靈的燈塔。具體表現為:勇于可為的膽識,敢于面對挑戰;敢于作為的擔當,不推卸責任;充滿想為的渴望,永遠保持好奇心;具備敢為的勇氣,不畏艱難;保持勤為的堅韌,持續努力;運用善為的智慧,靈活應對各種情況,最終成就一番有為的事業,為國家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。
“精·為”管理境界:以文化人,育心育德,不僅注重知識的傳授,更重視品德的塑造;以文育人,啟智潤情,讓文化成為滋養師生心靈的甘露。通過構建和諧的校園文化環境,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,達到“無為而治”的管理境界,讓每一位師生都能在其中找到歸屬感和成就感,實現自我價值與學校發展的和諧統一,學校發展與國家使命同向同行。
“精·為”理念延伸:可延伸為精微,追求知識與實踐的極致完美,與學校智能制造人才培養特色相契,彰顯精益求精、超越不止的教育精神。同時,“微”作為數字世界的基石——0與1的化身,彰顯智能制造網絡化、智能化、數字化的前沿特色。另可延伸為敬畏,體現對自然社會法則的尊崇與自律,與依法治校、守規則底線、全面從嚴治黨的理念相融。
一言以蔽之,“精·為”文化乃學校精神之精髓,既承載歷史,又展望未來,猶如一座橋梁,連接著過往與明日,更似一盞明燈,照亮學校前行的道路,引領著輝煌的未來。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,它將持續激發每一位山科人的潛能,鼓舞他們以更加熾熱的激情、更加堅定的步伐,向構建智能制造特色鮮明的職業技術大學之宏偉目標奮力邁進,共同繪制更加燦爛輝煌的歷史新篇章。
校訓:厚德博學 篤志拓新
闡釋: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。校訓以“厚德”為首,旨在積淀并錘煉學生的深厚道德情操,以立德樹人鑄就教育之魂,引領學校全面、健康、可持續地發展。博學,源自《論語》之智慧,倡導廣泛學習,實踐求真,以知識的海洋滋養心靈,拓寬視野,為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。篤志,則是對志向的堅守與執著,鼓勵學子在求學路上堅守初心,矢志不渝,勇往直前。拓新,彰顯時代精神,強調創新引領,勇于探索未知,為學校及個人發展注入不竭動力。
校風:精進自強 敬業擔當
闡釋:精進,意為精誠團結,積極進取,是學校發展的動力源泉。自強不息,如同中華民族之堅韌脊梁,挺立于時代潮頭,引領我們不斷前行。自強,不僅是個人品質的體現,更是學校核心的發展精神之一。敬業,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精髓,我們以此為基,匠心獨運,追求卓越,致力于成就一番非凡事業。擔當,則是我們面對風雨挑戰時的堅定態度,勇于肩負責任,不懼艱難險阻,以實際行動踐行民族復興之偉業,攜手共創更加美好的未來。
學風:修身明理 善學精技
闡釋:修身乃君子成材之基石,涵養品德,強健體魄,方能齊家治國,穩健攀登事業高峰。明理,則啟迪智慧之光,倡導學生獨立思考,勇于探索未知,培養敏銳分析與高效解決問題的能力。善學者,如《禮記》所云:“師逸而功倍,又從而庸之。”樂在其中,更擅尋徑問道,事半功倍。精技,乃職業院校之魂,追求技藝精湛,理論與實踐并重,鑄就大國工匠,樹立遠大志向,以技報國,匠心筑夢,共繪技能強國藍圖。
教風:德能兼備 潤己澤人
闡釋:學校秉持“立德樹人,德育為先”的理念,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,更應是道德的楷模,以身作則,樹立崇高師德典范。能者,技藝精湛,服務社會,知識淵博,育人有方,充分彰顯職業教育的獨特魅力。習近平總書記寄語廣大教師:“嚴愛相濟,潤己澤人”,不僅要求教師自我完善,更需以溫暖言行潤澤學生心田,引導他們成長為有理想、有擔當、能吃苦、肯奮斗的新時代青年,共同繪制民族復興的壯麗藍圖。
山科精神:和衷共濟 艱苦創業 務實奮進 執著創新
闡釋:“和衷共濟,艱苦創業”,這是學校自1978年創建以來,在獲得超越性發展歷程中最為突出、最為鮮明的精神瑰寶,它激勵著師生團結一心,共克時艱,共筑輝煌。“務實奮進,執著創新”,不僅深刻體現了腳踏實地、勤勉務實的工作態度,更彰顯了勇于探索未知、不懈追求卓越的進取精神。這不僅是學校歷史的傳承,更是面向未來、迎接挑戰、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堅定誓言。它激勵著每位山科人,不忘初心,砥礪前行,以滿腔熱忱和堅定步伐,向著智能制造特色鮮明的職業技術大學目標邁進。